“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才会有多大。”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郝照平告诉记者,运载火箭的保障是所有航天活动的第一步,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未来的空间站建设、探月三期工程等,都需要通过“长征五号”才能完成。
备受关注的“长征五号”模型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据郝照平介绍,“长征五号”由4个长为3.35米的模块和1个长为5米的模块组合而成,这种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将来火箭研制完成后的批量生产及质量一致性。
郝照平告诉记者,目前“长征五号”研制顺利,已经走到了大型地面验证的最后阶段,验证完以后就可以进行飞行前的准备工作,预计2014年可以实现首飞。
“长征五号”还包含了很多技术上的新跨越。据了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该火箭采用液氢、液氧、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推进剂,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可靠性,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它的低轨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可以完成近地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空间站和月球探测器等各类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如果长征五号进入应用,我国火箭的低轨道运载能力将由原来的8吨提高到25吨。在一段时间内,我国运送航天器入轨的能力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很可能就是世界最高水平。”郝照平说,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几十年航天科技发展的积淀,也符合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