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石家庄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出炉——
上半年,石家庄市生产总值(GDP)实现3511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0%;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增速5.3、4.4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094亿元,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2204亿元,同比增长8.0%……
数字背后是石家庄经济发展的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石家庄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支撑之年、关键之年。继2022年一季度,石家庄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国41个主要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后,二季度,石家庄全市上下锚定目标,全力冲刺“双过半”,取得不俗成绩。
今年上半年,石家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抢抓机遇、担当实干,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动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全省领先,经济运行保持稳快增长、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推动石家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正在加速聚集,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找到依据与答案。
稳工业大盘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
炎炎夏日,藿香正气软胶囊、清开灵软胶囊、五福心脑清软胶囊等多个品种市场需求旺盛,神威药业集团各业务板块发展动能充足;热轧卷板车间里热浪滚滚,敬业集团的工人们却在凉爽的主控室里凝神操作,加足马力生产;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的市场开发团队,成功签订了两台套替代进口的重型辅运装备新订单,中标金额近5000万元……6月底,石家庄各企业尤其是各行业的骨干企业正锚定目标,全力冲刺“双过半”。
在石药集团欧意药业产品生产线上,员工正在作业。 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2022年一季度,石家庄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国41个主要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季度是工业生产经营的黄金期,作为全市经济的“脊梁”,石家庄市广大工业企业在市委、市政府多项政策措施“护航”下,在各级各部门的有力服务和保障下,争分夺秒加油干,持续扩大首季“开门红”战果。
今年以来,围绕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用足用好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石家庄市坚持扩大投资、深化服务、强化培育、政策引领,多措并举稳定工业经济大盘,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加速跑。石家庄市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总量做大、结构调优的根本抓手,不断加强项目谋划落地、优化项目服务解难题、强化督导调度推进度。今年以来,石家庄持续优化企业服务、保障稳定运行,把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出台落实一系列惠企政策,进一步提振企业稳产决心和投资信心,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
在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的君乐宝乳业集团车间,员工在生产线上进行作业。 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三大门类实现全面增长,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同比增长5.0%、11.9%和6.6%。从行业看,38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84.2%。从产品看,216种在统产品中,142种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到65.7%。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13.2亿元,同比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
京东物流园内,员工正在打包分拣。记者魏雨摄
全市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也在生物医药产业引领下实现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高于全市规上工业8.1个百分点。总量占到全部规上工业的34.3%,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稳经济增长 发挥投资和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既有利于扩大当前需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石家庄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14.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2.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5%。为更好地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石家庄打出措施“组合拳”,推动投资稳定增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稳定运行,为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重点领域。聚焦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滹沱河生态治理、地铁、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等项目;聚焦城市更新,有重点地推进高铁片区等六大城市综合更新片区和石煤机城市更新等项目建设;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实施一批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等重点工业项目;聚焦技术改造升级,深化“千企转型”行动,组织开展新一轮“百项技改”,加快推动省“百项示范”落实。
加强项目招引。聚焦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开展专业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招引落地一批立市立县立区的大项目、好项目。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项目转移,努力争取更多央企总部和二三级机构落户石家庄。
保障项目建设。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做好项目建设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快实施园区标准地改革,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积极申报“省能耗单列”支持,强化专项债券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完善常态化“政银企保”对接机制,多渠道保障项目资金需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鼓励实行闭环管理和专用通行证制度,统筹做好建设工地用料和物资保障。对纳入环保正面清单的重点项目,在满足环保要求情况下,实行全过程“不停工、不检查、不打扰”。
同时,石家庄加大力度鼓励民间投资,落实“五大产业”奖励政策,积极向企业兑现主导产业奖补资金等具体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并落地,为稳定经济增长注入“强心针”。
优营商环境 升级打造以服务为核心的人民政府
“石家庄应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建立一套完整的IP运营体系”“希望政府制定出更加优惠具体的政策,帮助大型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在常态化疫情下渡过难关”……5月8日,在石家庄市第四次企业家·市长恳谈会上,来自文化体育行业的12位企业家代表与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宇骏就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做大做强文旅产业进行了4小时的“面对面”交流。
上述恳谈会只是石家庄市优化营商环境、共话发展大计,进一步听民声、聚民智、汇民意,聚集民力的一个缩影。通过定期沟通、倾听诉求、解决困难和问题、将好建议吸纳入政府决策中,自去年换届以来,石家庄已定期召开这样的企业家·市长恳谈会和市民·市长恳谈会共计9次。搭平台、解难题,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以及石家庄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环境”动力。
7月18日,市民在石家庄湾里庙步行街“裸眼3D”大屏幕前驻足观看。该街区重点打造了水幕音乐秀、天幕科技秀、电子烟花秀等高科技、多场景、体验式景观设施,多维度提升街区魅力,努力打造促进消费升级的新平台。 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炎炎夏日,火热的“夜经济”悄然拉开帷幕。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看到广大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夜购、夜食、夜练、夜读、夜娱、夜游,河北悦瑞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剑感慨万千。他感谢恳谈会在短时间内帮助解决了裕泰路照明及公交线路设置等问题,“让大家到欢乐汇购物、游玩更方便了”。
石家庄优化营商环境,遵循的是“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的原则。上半年,恳谈会涉及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政策、老旧小区改造、防疫抗疫、文化体育、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与会企业家和市民代表共提出各类问题和意见建议322条。这些意见建议都在积极推进、陆续办结。小微企业河北欧奇玛克网络科技公司项目入列市主导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基金项目储备库;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提出“保障生产用蒸汽充足供应”诉求后,市发改委征求多方意见编制、印发了工业蒸汽供应保障方案;企业的个体问题得以妥善解决,更多共性建议也通过整合、提升形成市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让更多企业受益。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抓发展机遇、深化沟通对接、加快项目落地,不断升级打造以服务为核心的人民政府,在上半年,取得了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好成绩。石家庄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说一件、算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进一步增强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店小二”意识,让企业、市民切身感受到“石家庄效率”和“石家庄温度”。
促城市更新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补齐民生短板,2021年,石家庄市谋划启动了总投资1687亿元的42个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包括高铁片区建设、太平河城市片区规划建设、9个城中村改造高品质示范区项目、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更新试点项目、东垣古城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二环路与周边道路互联互通工程、小街小巷整治提升和精品街区、风情街区建设等。今年,以综合更新片区、老旧厂区、老旧小区、老旧街区、城中村“4区1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石家庄市以“点、线、面”结合的思路又布局了一批新项目。
石家庄火车站东广场及周边景观。昔日脏乱的“渣土山”已变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城中园林。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7月20日的省会,轰轰烈烈的城市更新行动再提速,祥云国际东二区项目主体封顶;围绕高铁片区建设,高铁片区城市客厅项目、高品质住宅区和回迁区项目、高铁片区北地下智慧停车场项目、高铁片区南地下智慧停车场项目、普圆街道路及综合管廊建设项目、东三教街道路建设项目、汇城路道路、汇华路道路项目等9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项目的落成将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激发城市活力和发展潜力,未来将成为省会城市形象新地标。
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打通规划路是发挥城市路网整体效益,方便市民出行的重要保证。今年以来,石家庄市把规划路的打通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惠民实事强力推进。城发投集团所属城投集团承担的36条城区规划路中的22条道路打通任务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目前,车辆厂前街(和平路-新华路)、南新街(新石北路-民心河北)、楼中街(仓盛路-方村路)3条规划路已集中开放通行;塔北路道路工程(解放大街至建设大街)、西二环高架桥工程(振岗路至育新路)、南二环高架桥工程(石铜路至中华大街)、石铜路高架桥工程(南二环至西三环)4个路桥工程顺利通车。
在石家庄地铁迎来开通5周年之际传来好消息,石家庄地铁4、5号线在今年年底前也将开工建设。在1、2、3号线初步形成贯穿东南西北的轨道交通网络骨架之后,4号线与5号线在中心区外围将扣成环线,方便市民出行,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不忘“兜底”。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石家庄市被列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成效明显的地方。全国共有8市1区被列入督查激励名单,石家庄市位居首位。
办民生实事 大批民生工程助力石家庄幸福蝶变
入夏,石家庄市区的民族路湾里步行街的彩虹喷泉引来不少人驻足观赏。跳泉、吼泉、灯光秀等众多设施增强了互动体验感,喷泉内部的组装台,还可在商业活动时作为舞台使用。湾里步行街已形成了新型文创商业体系,成为“全国示范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在元氏县汉风小镇,在高邑县新建的凤凰不夜城特色街区,非遗展现、特色美食、魔法师巡游等节目,将特色街区变成了创新演绎的“微度假”目的地……
特色街区建设是拉动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对释放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知名度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加快建设千亿级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助力城市更新,今年以来,按照“各县(市、区)分别培育打造1个特色商业街区”的要求,各县(市、区)一批高质量新建和改造提升特色街区相继亮相。丰富经营业态和产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休闲商业体验。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还强力推进美丽省会城市绿化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有50余个项目完成建设,市民家门口又多了一批公园游园,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美好。丹枫园、绣华园、光影园等12个美丽省会城市绿化项目已于“五一” 前正式开放。推进东垣古城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对于发掘石家庄文化根脉、增添城市人文底蕴、增强群众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也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的应有之义。遗址公园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以来,工程进展迅速,预计在今年8月底初见成效、一期工程竣工,“十一”前开园迎客。
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垣古城遗址公园项目建设一期的施工现场航拍。王宏飞摄
常态化创建,也催生着城市蝶变。深入开展“6+1”专项行动、强力拆除私搭乱建;推动“洁城行动”常态化、“以克论净”考核精细化;集中开展架空线缆专项整治,对空中“蜘蛛网”全面整治、改造;对主城四区、高新区的1123条小街小巷进行精细化整治和品质提升;石家庄滹沱河畔、民心河畔设施建设完备,在家门口就能“打卡”、休闲度假……推动城市形象品质和载体功能实现新提升,群众每天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带来的新惊喜。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继续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创新推出“周四免费乘公交”等八项公交便民举措,启动14周岁女孩免费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首针活动,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按照规划,石家庄今年将贯通20条城市断头路,升级改造公厕470座;谋划建设篮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全民健身设施1000余处;规划建设停车场205个,停车泊位4.1万个。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2022年惠民实事,石家庄抢抓机遇、积极谋变、变中求进,切实做到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坚强有力的民生保障。
释政策红利 “1+20”政策体系托稳石家庄经济大盘
“省级政策规定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给予不超过实际缴费数额2/3的社会保险补贴。”“省级政策规定对见习单位按规定给予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就业见习补贴,对见习后留用率超过50%的,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上述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就业见习补贴标准的提升,都是石家庄日前出台的保基本民生政策的具体内容。
为推动经济稳增长,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日前,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扎实稳定全市经济运行“1+20”政策体系,《稳定经济运行的若干政策措施》及20项配套政策为稳定经济大盘保驾护航。石家庄市围绕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拥河发展战略、开展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对上级政策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细化量化、延伸扩面、提升加力,力求做到靶向施策、精准滴灌。
在《稳定经济运行的若干政策措施》中,石家庄市从财税、金融、稳定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繁荣、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外贸稳外资、保基本民生等8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20项配套政策是对《稳定经济运行的若干政策措施》的细化深化和落实补充,围绕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等方面提出了8个政策文件;围绕推动产业发展提出了稳住工业经济、促进农业、房地产行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旅游业等行业发展5个政策文件,围绕支撑稳增长和服务企业发展提出了用地、环保、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营商环境5个政策文件,围绕保就业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1个政策文件,围绕调动市县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提出了激励市县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1个政策文件。
“1+20”政策体系系统性强、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其中既有减税降费让利、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又有财政资金奖补支持项目建设、保障基本民生,还有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都是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当前急需解决的事项。
释放政策红利,将解决发展难题、提振发展信心、托稳经济大盘,也为石家庄下半年更强劲发展、进而实现“全年红”提供动力源。
石家庄,大步向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