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高峰交通拥堵、停车难……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在昨天开幕的石家庄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城市交通成为众多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城市高层、超高层楼群大规模兴建,导致人流、车流在上下班高峰期过度集中,交通问题日益凸显。(资料图片)记者郄磊摄
市九三学社:
城市中心地区应限制小汽车通过量
问题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产生交通拥堵等问题,而目前石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已日益严重。”市九三学社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随着城市对上部空间的进一步开发,高层、超高层楼群大规模的兴建,导致人流、车流在上、下班高峰期过度集中,城市交通状况日益恶化。其次,地面停车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因停车设施建设速度与车辆增速不甚匹配,机动车常常停在机动车道及其两侧的人行道上,虽然经济方便,但却占用了相当大的行车道路面积,这样一来会严重削弱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
对策
面对严峻的交通形势,市九三学社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走访,最后提出了七条城市交通应对之策。
首先要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和机构的发展,建立从政策研究到制定政策实施,从规划、建设到交通管理,从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统一管理体制。
其次要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第三条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第四条是重视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的建设。快速轨道交通具有交通运量高、服务半径大、交通时间短、环境污染程度小、准时准点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于市区高层、超高层所带来的交通压力,同时可以使市中心人口有效、快速地分流到城市周边地区。
第五条是要积极兴建地下停车场。兴建地下停车场是解决停车问题的直接方法。在城市中心区除了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一定数量的地面停车场外,还应积极结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有效地开发城市中心区的绿地、广场、公园及建筑物的地下空间成为地下停车场,以弥补地面停车空间的不足。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结合城市的土地利用性质,将地面停车场与地下停车场、城市其他公用设施与地下停车场有机联合起来,进行统一开发和建设。
第六条是要有效管控私人汽车的发展。对私人小轿车的发展,必须把握好“车”、“行”、“停”三方面协调发展,主要是加强交通需求控制和管理,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地区,限制小汽车通过量。日本规定大城市小汽车交通控制在总交通量的25%以内,西欧诸国均控制在40%左右,像这样的宏观控制措施,在我省城市的交通战略中应有所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已出台的财政税收改革措施,增设小汽车使用道路成本费或使用税,运用经济杠杆发挥宏观控制作用。
最后要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必须疏解,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项“釜底抽薪”的办法,也是改善城市环境、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由于城市交通矛盾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首先要利用土地级差效应,把城市中心区的工厂、仓库以及不适宜市中心功能的用地,迁到城市外围地区,适当分散城市的活动,从交通总量上寻找新的平衡。改造中心区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不能因为单纯追求土地效益而超量增加建筑面积和人口密度,加剧交通恶性循环。
市民革:
对机动车长期占用非机动车道加重处罚
问题
“石家庄是一座典型的‘自行车城市’,以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非机动车,在石家庄当前出行方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市民革相关负责人表示,但目前石市非机动车道相对狭窄,随着机动车增多,机动车道不断扩宽及沿街停车场的设置,导致非机动车道狭窄纪录不断被打破。例如广为关注的新华路与水源街非机动车道1.68米,兴凯路与维明街不足1米,南小街与裕华路非机动车道0.8米等。工农路与中华大街非机动车道被停车场长期占用,非机动车只能与机动车混行。这也一定程度上引起交通拥堵,并引发交通隐患。
对策
“非机动车在石家庄市民的出行方式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应该更好地引导非机动车的发展。”为此,市民革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首先沿街规划的新小区,应预留充足的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道空间。其次要加大对机动车长期占用非机动车道的惩罚力度,加强相关方面的监管力度,例如可以利用街道的监控录像对违法车辆进行监控。另外要落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各行其道。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建立体停车场,缓解停车难的问题,禁止占用非机动车道开设停车场。高档小区是机动车集中的地方,可以与周边写字楼及办公楼相互借用停车场。白天写字楼车辆停放多,而小区停车场较空闲,反之,夜间小区停放车辆较多,写字楼停放车辆较少。个别小区已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为广泛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市民革还提出要加大对非机动车驾驶者尤其是电动自行车驾驶者的安全意识教育,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要给予一定处罚。
裕华区政协:
偏僻小区附近道路
应增设夜间停车位
问题
“现在,停车难是我们这座城市一个较大的难题,并亟待解决。”裕华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省会私家车的保有量已大大超过车位承载能力。而目前石市停车场建设不足。老旧小区当年建设时,没有预留停车位的意识,而新小区因开发商追求容积率,没有设立充足的停车位,造成许多小区公共停车位太少。三是现有停车场利用率不高。现在好多公用停车场,比如商场、企事业单位,在工作时间车满为患,但下班以后,停车场内往往空空如也,而这些停车场却不让非本单位的车停放,因此,附近小区居民望停车场兴叹,这边是停车位一位难求,那边却是大量停车位闲置,实在是资源浪费。
对策
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裕华区政协提出了他们的建议:首先要加强整体规划。规划部门应加强公共停车位的总体规划。对于新建道路和建筑物而言,应在规划中保证满足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需求的停车位。对于改造、出新的道路和建筑物,也应借改造、出新之机重新规划、建设更多的停车位。在有条件的公交站和商业中心圈附近规划、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其次要增加城市小区停车位,在新建小区规划时,规划部门要严格把关,必须要求小区规划设计出足够的停车位,如平面空间不够,可向立体空间要车位,如地下停车位、立体停车位等。同时对于车流量较小的偏僻小区附近道路,可以增设夜间停车位供市民夜间停车。
“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建议就是:单位停车位资源应社会化。”这位负责人表示,首先,规定有停车场的企事业单位为市民提供夜间泊车服务,在晚上下班后,免费(或有偿)为附近居民停车,如果是有偿,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定。其次,倡导有停车位的商场、医院等部门向市民开放停车位。第三,社会停车场可在夜间向市民优惠开放,政府在税收方面给以减免等措施,以鼓励社会停车场的参与积极性。
裕华区政协最后还提出,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形成覆盖整个城市各个区域的公交网络,既可以极大地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安全、舒适、快捷出行,又可以促进城市布局的全域均衡拓展。公交系统发达了,人们的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开车出行的少了,也同样缓解了停车难的矛盾。
市民建:
规范火车站、机场
出租车管理
问题
“石市火车站、飞机场距离市区路程较远,一些出租车不按规定营运,收费不合理,既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影响了石市的形象和发展环境。”市民建将目光锁定了新火车站和机场的交通管理。
对策
针对这一现状,市民建提出:“建议在东、西、北部开辟或增加直达新火车站的公交车运行线路,并在车辆行驶路线的规划上予以适当调整,缩短行驶时间,方便老百姓出行。”
同时,他们还认为应规范车站、机场进站出租车管理。全国很多车站、机场收出租车进场费用,不管初衷如何,但最终还是乘客买单,间接损害了乘客的利益,增加了负担。由于石市新客站广场进驻的出租车辆收费不规范,很多乘客为了不被宰,需要拎着行李步行1-2公里走到远离广场的地方打车,极不方便,过往的乘客意见很大。北京西客站连续10年收出租车进场费,在全国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石市有关管理部门应以此为鉴,本着方便和服务群众的原则,取消不合理收费。另外还要加强出租司机的教育管理。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措施,严格管理,加强对出租车司机的教育,尽量减少和避免类似损害石市形象,影响发展环境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