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文创市集:城市烟火中的“诗意栖居” ——体验消费新场景(5)
日期:2025-05-16 浏览

“快看这个3D打印中国龙!”在食草堂艺术园区的草间市集,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生小张举起刚完成的作品,吸引着往来游客驻足。这场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对话,正是石家庄文创市集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后备箱咖啡的创意空间到掐丝珐琅的亲子体验,从铁锤敲击铁板的铿锵到剪纸与汉服少女的同框,石家庄的文创市集正以独特的魅力,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传递着匠心的温度,为城市的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烟火诗意 创意与生活齐舞

“这是专属于春天的仪式感!”在第五届朝夕时市集车主醒春派对上,后备箱市集潮趣开张。车主姑娘掀开后备箱,露出迷你咖啡台的创意空间,手冲壶倾泻的香浓咖啡在玻璃壶中旋出涟漪,惬意的游客伴着一首首轻柔的乐曲,品味生活的浪漫。

市集主办方相关负责人李浩天穿梭其中,看着参展商户从首届23家增至百余家,甚至吸引了沧州、北京等地的商户前来参加,他感慨道:“随着市集的火热,各手作人的产品质量也不断升高,这里已成为城市创意能量的共振场。”

阳光的照耀下,手作区每一顶白色的帐篷摊位都宛如一方静谧的诗意天地。印物集摊位上大大小小的版画吸引着来往的游客;里里与布摊位前,人们精心挑选五颜六色的手作饰品;陶瓷摊主正指导游客体验拉坯,泥团在旋转的陶轮上渐渐成型,体验者满手泥浆却笑得灿烂;掐丝珐琅体验区,小朋友完成作品的那一刻,开心地大喊:“我要把花送给最爱的妈妈!”……

李浩天告诉记者,市集不是全国连锁品牌,内容是每个人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产出的产品,更面向个人对生活的表达。“办市集的初衷是喜欢文化和艺术氛围,希望大家在工作之余有轻松愉悦的环境,可以慢慢享受、体会生活的美好。选择文创和艺术是因为觉得能丰富大家的精神世界,让这座城市因创意而更加充满活力与魅力。”

青春赋能 传统与未来交响

“市集是成年人的童话镇!”市民杨帆每次去市集都要带上集章手册,她告诉记者:“我超喜欢逛文创类集市,能看到很多设计师、主理人制作的东西,产品更丰富多元、更有温度。”秘晓菲戴着新买的布艺耳环,陪孩子体验陶瓷技艺,“一家人经常逛市集,每一个布展都很有艺术氛围,每次都能发现惊喜。”她说。

除了专业手作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市集队伍,他们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转化为指间艺术。其中,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时尚工艺系的学生在工业风满满的食草堂艺术园区内支起工作台,开了“草间市集”。

踏进市集,便能听到金属錾刻声与3D打印机的嗡鸣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意乐章。錾刀在银片上犁出祥云纹样的戒指,旁边的3D打印机正幻变出孙悟空、中国龙等栩栩如生的形象。

剪纸的摊位也成了“网红打卡点”,只见摊主手持剪刀在红纸上翻飞,转瞬便裁出一个“哪吒”。“把非遗与动漫结合,很受孩子喜爱!”说话间,三位身着汉服的女孩儿挤进人群,与剪纸作品合影。

漆器、绒花等多元文化创意摊位,琳琅满目的文创作品都留着指纹与创意的余温,让人们在欣赏与购买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创意的无限可能。这种青春视角的转化,让中国神话人物变成潮玩手办,让非遗剪纸化作孩子学习桌前的摆件,为城市文化基因注入新表达。

匠心如初 传承与创新共生

在赵成龙民间文艺家工作室里,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行唐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赵成龙正在指导小学生:“剪纸有三大技巧,首先动左手不动右手,其次是收剪刀……”他的身后陈列着造型多样、形象生动的剪纸作品。“近期,我要带着这些作品到龙泉古镇的市集上,让更多人欣赏、体验、喜欢传统技艺。”

植物热转印手作人赵亚川最近一直在忙着准备织音1953的市集,在她的双手下,连衣裙、帆布包、书签等都沾染上柔和的色调与细腻的纹理。“还记得我第一次出摊就受到了很多游客的喜爱,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她感叹:“市集是检验创意的试金石,也是连接城市与匠人的纽带。”

沙瑭是市集的“老摊主”,她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工作中偶然接触到手工制作便深深着迷,从北京辞职回乡创业。“相对于商场店铺,参加市集的经济投入要少。更重要的是市集能找到懂设计的知音进行技艺切磋和交流,还可以一起合作创新开发新产品,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

从工业遗存到文化地标,从市集摊位到城市客厅,石家庄文创市集的火热,恰是城市文化繁荣的缩影。它像一座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将燕赵大地的历史文脉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播的文化体验。当游客在市集里带走一枚正太饭店主题的文创印章,当孩童在体验区完成人生第一件掐丝珐琅作品,当创业者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在烟火气中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