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畔,石家庄市正定古城的清晨被智能灌溉设备的嗡鸣唤醒。这座千年古城以双争活动为引领,铺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治理图景:种植户借物联网技术重焕生机,非遗戏曲与智能灯盏共绘街巷新颜,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渐成风尚。从信用帮扶到数字治理,从文脉保护到产业升级,正定以多元实践答好文明城市“民生卷”。
在新城铺镇,村民李向荣蹲在信用服务驿站前,专注地盯着手机屏幕。三个月前,因草莓滞销陷入困境的他,如今通过动态帮扶机制重获新生。“农技专家手把手教物联网种植,连水肥都能手机操控。”他划拉着屏幕,蓝光闪烁的温室大棚里,新到的设备正自动调节温度湿度。
信用修复与产业帮扶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不仅帮助农户解了燃眉之急,更为他们铺设了一条通往现代农业的快车道。
午后,菜农老周用50积分换了一包蔬菜种子。这是他参与村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奖励。“以前垃圾都是随便扔,现在分类后环境好了,还能兑换生活用品。”老周感慨地说。
在正定县,像他这样通过生活垃圾分类积攒积分的村民越来越多。他们的行动不仅改善了环境,也为古城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治理之路注入了活力。
在周家庄村的古槐树下,一场由红白理事会操办的婚礼结束,忙碌了一天的新人小王感慨道:“费用减少了大半,省下来的钱足够购置一套智能家居了。”
近年来,正定县以双争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与现代治理理念相结合,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婚丧嫁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既保留了传统习俗中的精髓,又剔除了铺张浪费等陋习,让文明节俭成为新风尚。
古城保护与更新中,正定县坚持“修旧如旧、保护为主”的原则。斑驳的古建筑被悉心修缮,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暮色漫上荣国府的飞檐时,智能灯盏次第亮起;湖面上,全息影像投射出踏波而行的幻境。游客陈芳带着女儿驻足观赏,孩子举着剪纸与虚拟人物合影,笑声惊落了古槐树的花瓣。
社区戏曲社团内,放了学的孩子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练习唱腔。电子伴奏与清脆的童声和谐交融,穿透雕花木窗,与城墙根下直播带货的吆喝声遥相呼应。传统与科技的交织,在古城的砖瓦间流淌。
夜市摊主刘红霞正一边擦拭着桌子,一边忙碌地记录着账目。南城门下的灯谜会正热闹,穿汉服的少年们举着灯牌跑过,光影在城砖上投出流动画卷。
夜色深沉,智能监控系统悄无声息地守护着古城的安宁。在双争活动引领下,制度创新与文明实践的融合,犹如青砖缝隙中萌发的新绿,让古城不仅焕新了容颜,更浸润出沁人心脾的文明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