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周本顺出席我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现场观摩会
日期:2013-10-31 浏览
10月28日至昨日,我省召开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现场观摩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批示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场会议精神,交流今年以来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动员各地各部门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省委书记周本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作为基本民生工程全力抓好,把这件惠及4000多万农民的好事真正办好。

省委副书记赵勇主持会议。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滨,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副省长、唐山市委书记姜德果,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显国,省长助理、省金融办主任江波出席现场观摩会,副省长沈小平在会上传达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场会议精神。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在石家庄参加现场观摩活动。

28日,与会代表先后现场观摩了涿州市义和庄村、新乐市小流村、邢台市桥东区三合庄村、内丘县西张麻村,对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庄绿化、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内容进行学习交流,并乘高铁观摩了保定、定州、石家庄、邢台等地高铁沿线重点村。在观摩中,代表们纷纷表示,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开展不到半年时间,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品质有了根本性提升,广大群众交口称赞。这表明这项决策符合民心、符合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认真学习借鉴先进村经验,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建设“升级版”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周本顺在讲话中指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是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从部署到现在,不到半年时间,已初见成效。但应看到,这仅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序幕。要把全省5万多个村改造好,任重道远,我们还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

周本顺指出,要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作为基本民生工程全力抓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今年5月,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强调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我们一定要结合河北实际,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批示。

周本顺指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民生的重点有所不同。在温饱没有解决时,民生重点主要是解决吃饭、穿衣、柴米油盐问题。在温饱解决之后,民生重点主要是解决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在基本社会保障建立之后,人民群众又盼望解决生活环境、生活质量问题。现在,温饱总体解决,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改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摆在突出位置。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我们必须顺应这个新期待。能否搞好农村改造提升行动,是对我们工作作风的重要检验,是我们对人民的承诺,必须取信于民。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还有7年时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的全面小康,不仅包括农民收入的提高,还包括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如果我们不从现在起一年一年地有力推进,不可能自然而然就得到改变。不管难度有多大,我们都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扎实推进,不能动摇、不能犹疑,务求完胜。

周本顺强调,要进一步明确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指导原则。汪洋副总理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对浙江经验进行了总结,主要是遵循农村发展和建设的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对认准的事情坚持不懈、抓住不放。这四条,抓住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核心和关键。我省提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主要内容的四句话——增加现代设施、保持田园风光、传承优秀文化、绿化村庄庭院,与中央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要按照既定部署、抓好落实。在工作中要注意遵循六条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承受能力不同,改造提升任务不同,不能一个模子套全省。二是规划先行。规划一定要以县(市)为单位,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全域规划,逐村规划。规划要提高水平,有了规划要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做下去。三是农村特色。要打造升级版的农村,而不是打造缩小版的城市。既要有农耕文化底脉的传承,又有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接轨。四是群众自愿。既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农民的力量调动起来,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变“等靠要”为“主动干”。五是表里结合。就是既要“里子”舒适,又要“面子”好看,里子第一,面子第二。六是分类指导。在继续抓好今年3000个重点村和5000个帮扶村的基础上,明年再推进3000个重点村。总的要求是两句话:点上一步到位,面上分项推进。点上一步到位,就是要高标准,改一个成一个,不要过几年又来改;面上分项推进,就是先把厕所改建、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村庄绿化、危房改造6件事抓好,特别是厕所改建,是重中之重,尽快消灭连茅圈、路边厕、旱厕。

周本顺强调,必须注重提高农村改造提升的特色品位。品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渗透在千千万万细节中,也就是说,在细节中出品位。都是一样的砖头、水泥、钢筋,都是房子、道路、绿化,但搞出的味道就是有高有低。我们要搞出燕赵农村特色的品位来,就要认真琢磨农村改造提升的细节。在民居风格上,要有各地样式,一个地方整体风格要一致,样式可以多样化,可设计多种样式,让农民挑选。在村庄布局上,安全避灾要放在第一位,要错落有致,有山的依山而建,有水的环水而居。在建村民中心上,贵在简朴实用,村民中心要与民居风格协调,不要追求所谓的现代,搬用城市的垃圾建筑样式。在村庄绿化上,要提高绿化品位,抓住今冬明春种树时节,在房前屋后、道旁河边、村里村外都要多种树,营造庭院深深、绿树荫荫的诗情画意。在道路硬化上,可以就地取材,细节上要彰显品位,做到环保生态。在古迹保护上,对寺庙、古塔、宗祠、牌坊、古树等,要倍加珍惜、维护,修旧如旧。文化传承,更多地是凝固在建筑艺术中。

周本顺强调,加强农村改造提升要与“三农”工作统筹结合。要抓几件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一是解决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问题,抓好农业节水工作,全省力争在5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控制地下水位继续下降;二是绿化问题,河北太行山、燕山绿化要更进一步,平原绿化要下大功夫,环北京周边要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圈、森林带;三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这三件事抓好了,农村乃至全省都会有一种新的气象。要把农村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建立起来。从古到今,农村垃圾、污水、道路都是自扫门前雪,没有一种管理机制。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要把这种机制建立起来,保持长久的新面貌。不要改造完,过不了多久,又回到脏乱差的原点。要把现代农业发展起来。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不仅为农民开辟多种经营渠道,而且要注意壮大集体经济。农业是一个大金矿,农业的文章大有可为。农业园区要大力推进,环京津首先要搞出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同时发展传统特色手工业。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为契机,推广肃宁“四个覆盖”的经验,为全面加强“三农”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要结合干部下基层和落实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发挥好驻村蹲点干部的作用,搞好协调、加强指导。要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与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党支部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选好书记、配强班子,真正为农民当好家、持好家。要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实践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典型,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营造良好氛围。

赵勇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各地各部门要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周本顺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此次会议的精神上来,以钉钉子的精神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要抓好任务统筹,完成好今年3000个重点村的配套改造提升任务,及早谋划明年及今后工作,力争到2020年彻底完成改造提升任务。要抓分类指导,全面提升保留村,重点建设中心村,保护开发特色村。要抓规划引导,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县(市、区)域村镇布局规划和重点村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要抓资金统筹,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列支专项资金,打捆使用涉农资金,引导和发动社会捐资、农民出资,充分利用金融信贷资金。要抓科技支撑,在厕所改造、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方面采用新的科技手段。要抓政策支持,制定出台奖补政策、评先奖励政策、土地政策、资金打捆政策,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要抓组织动员,充分发动群众用双手建设美丽家园。要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责任落实机制、资金投入机制、长效管护机制等。要抓组织领导,明确一把手亲自推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推动“三农”工作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培养和发现干部。

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设区市市委书记或市长,市委或市政府分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的负责同志,市委农工部(委)部长(常务副书记)参加现场观摩会。邢台市、石家庄市、内丘县、涿州市义和庄乡、怀来县羊儿岭村、邯郸市发改委驻临漳县工作队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