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对118台分散燃煤采暖锅炉实施拆改置换,将曾经的烧煤锅炉改成了天然气原料,共涉及62个项目,金马站就是其中一个。“这里曾经有4台燃煤锅炉,将置换为5台17.5MW燃气热水锅炉,原有居民冬季供热将全部采用清洁高效的天然气燃料承担,供热能力也将由原来的106万平方米提高到130万平方米。”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这种燃气锅炉比以前的燃煤锅炉自动化程度高,调节控温方便,供热效率高。
金马站新的燃气锅炉建在了以前老锅炉房的南侧。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建设供热厂房、安装吊顶,两个高耸的烟道十分显眼,5台燃气锅炉已经安装完毕,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设备。“由于采用天然气为原料,因此烟筒排出的气体对大气污染很小。”该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与这里以往的燃煤供热相比,改造后每年可节约燃煤消耗25000余吨,减少烟尘排放120余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40余吨,并且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上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天然气低氮燃烧技术,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100mg/Nm3。
“首先通过锅炉房加热,然后将软化的中水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换热,最后通过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出水温度一般控制在60℃-70℃。”该工程相关负责人说。
“煤改气”工程的实施消除了烟尘、二氧化硫污染源的排放,将对改善周边环境、提升我市空气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据介绍,今年全市对62个项目118台分散燃煤采暖锅炉实施拆改置换,从而实现清洁供热,天然气置换供热面积将达640万平方米。
电采暖:可根据需要调节温度
“电采暖很方便,温度可以自己调节,不在的时候还可以关掉,而且室内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控制按钮,我家一般就是把卧室温度调高些,中厅温度低一点,既省电又暖和。”家住通泰小区12号楼的鲍先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2006年通泰小区12号楼的居民一入住,就使用了电采暖,共有60余户。“每年到冬天如果天冷得早,就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暖气了。如碰到暖和的天气还可以把暖气温度调低,屋里很舒适。”该小区居民反映,以前家里的热水暖气片很容易把墙壁熏黑,而使用电采暖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至于费用方面,比集中供暖费用略低,但差别不大。
在市供热管理中心,记者看到了若干间电采暖样板间,展示着利用电能配合不同媒介、使用不同设备的产品,有空气热源热泵、自限温发热电缆、碳晶板、电热地膜、蓄热电散热器等。在其中一个样板间,记者透过透明的玻璃底板看到,地板下方盘绕着许多细细的管线,墙壁上安装有控制调节开关,还有一个空气压缩机悬挂在室外。据介绍,这是空气源地热盘管供热,称为无水地暖系统,热媒通过冷凝相变换热的形式,直接将热量传递给底板。
“我市目前推行的电采暖主要有两种方式,电阻发热模式和空气热泵模式,其中每一种模式又分为很多类型。”市建设局供热燃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去年供暖期,电采暖的供热面积为200万平方米,分布于20余个小区,今年为进一步做好我市供热保障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电采暖还将进一步进行推广。
我市将试点8个小区实行居民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实行该政策的小区住户,白天的电费高,晚上则有所降低,鼓励居民把电集中在谷段使用。对于电采暖用户,晚上天气冷可以调高温度,白天暖和些可以降低温度,这种方式既降低了取暖费用,而且又环保。8个小区分别为:欧陆园、绿源小区、通泰小区、赵苑小区、桥西恒大城、阿尔卡地亚、嘉和城、华堂聚瑞,其中欧陆园、绿源小区、通泰小区为电采暖小区。
污水源热泵供暖:变废为宝 不消耗一次性能源
桥东污水源热泵供热项目是今年我市一个重要的新能源供热方式,今年供热能力达到800万平方米,东王回迁楼、恒大名都以及众美A、B地块等小区居民将采用这种方式供暖,用户达到1万多户。
日前,记者来到东王回迁楼项目的供热交换站机房,发现这里工程已基本完工,只有几个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整个机房非常干净整洁,热泵机组、管道等都安装到位。“这种方式供暖既不用煤也不用天然气,而是利用污水源产生的热量。”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本项目采用目前世界上成熟的热泵技术,没有一次性能源的消耗,不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也不排放灰渣等有害物质,几乎为零排放。同时,通过中水管网可将中水用于绿化、公路、景观等各个方面,达到中水的充分循环利用。项目根据实际地理条件和供热需求,利用桥东污水处理厂每日60万吨污水处理的条件,通过热泵提取其热能,然后经过供热交换站为市民供暖。
“该项目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将低品位的热能转化成高品位的热能。而且供热温度比较稳定,不存在末端用户温度低的问题。由其供热的每个小区都有独立的闭合管网,小区可以根据天气情况,提前或延时供热。”这位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以桥东污水处理厂为轴心,为5公里范围内的800万平方米建筑提供采暖负荷320MW,夏季制冷负荷210MW(冷负荷指标为70W/平方米)。项目如果全部开始投用后,可为石家庄市一年节省标准煤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75万吨、减少排放烟尘0.55万吨、减少排放灰渣10.7万吨,实现城市污水热能的高效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石炼化余热供暖:国内规模最大的工业余热供暖项目
“屋里是地暖,去年冬天家里很暖和,今年应该也不会差。”家住一楼的丽景湾小区住户姜大爷说。据介绍,2012年,石炼化工业余热供暖首次引入我市,丽景湾小区就位于该热源供热区域。
采访当日,在丽景湾小区的热泵站,工人们正在进行检修和检测。这里有2台供热机组,供热机组与热交换器、进水管道、回水管道等相连,热水从这里直通向小区住户。石家庄国融安能分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石炼化出来的热水温度在25℃-27℃,他们需要通过热泵提热,让供水温度达到40℃-70℃,从而使用户家中的温度达到18℃以上。
石炼化工业余热供热首站位于石炼化南侧,是整个供暖系统的中枢,共有两个厂房,一个是换热车间,另一个是集中泵站车间。“该项目就是采用热泵技术,收集石炼化的工业余热进行集中供热,它需要把低品位的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的热能。”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热能转换过程将在换热车间完成。
在集中泵站车间,记者看到,工人师傅正在对补水设备进行改造,该设备连接着补水箱和两个补水泵。据介绍,补水系统改造完成后将实现自动化,可自动调节阀门,控制水量、水压,使供热更加稳定。“热水将从这里输送到各小区的热泵分站,然后将暖流送进千家万户。”该项目负责人指着一根直径约1米、直通向地下的管道说:“由于管道材料保温性能很强,因此热水在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很小。”
该项目设计供热能力为2115万平方米,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工业余热利用供热项目,主要解决高新区南部居民采暖供热能力不足的问题。石炼化工业余热与热电联产供热相比,可极大减少污染排放物。按照2115万平方米供热能力计算,年可节约标煤54.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3.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668吨,减少其他粉尘排放879吨。
相关链接
今年市区总供热面积约为1.33亿平方米,比去年增加了500万平方米用热需求,供热主力依旧由华电、中电投、西郊三大供热企业承担,但在传统集中供热的基础上,今年加大了节能环保能源的建设力度,利用石炼化工业余热、污水源热泵、天然气等供热方式,使节能环保能源供热能力增加了400万平方米,占今年新增供热需求的80%。新增的节能环保能源包括:新增天然气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国融安能公司炼油厂余热供热,供热能力可达到1000万平方米,今年使用约100万平方米;三友能源公司的桥东污水处理供热,中水热泵供热能力达800万平方米,今年供热137万平方米;此外还有电采暖供热、生物质供热等方式约12万平方米。
为了保证今冬供暖顺利进行,还将在热电三厂、西郊供热、石热等三处准备天然气尖峰锅炉,可增加供热能力300万平方米,确保供热应急之需。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力确保今冬供暖的基础上,相关部门正在着手进一步开发研究上安电厂、西柏坡电厂、循环化工基地废热利用项目,如这些项目按预计投入使用,将彻底解决我市供暖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