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省首发居民健康卡
2015年实现省内就医“一卡通”
“有了这张卡,以后到哪儿看病都方便了!”49岁的井陉县北正乡中乐村村民刘建英非常高兴。昨天上午,她和十几位农民一起在全市第一批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居民健康卡。
□本报记者 王丽强
明年免费发放200万张
昨天上午,作为全国居民健康卡试点城市,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居民健康卡发放工作,鹿泉、栾城、井陉三个县(市)成为首批居民健康卡发放试点地区,发放对象是试点地区新农合参合农民。目前,市属医疗机构及各县(市)区的发卡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中。
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这次发放的居民健康卡依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一标准建设,是联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以及国家、省、市、县4级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介质。它如同居民终身持有的健康身份证,不仅具有诊疗卡功能,而且可以跨医院、跨地区使用,居民持卡可在全市各联网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间通用,实现挂号、就诊、查询、缴费、健康管理等功能。居民健康卡同时也是一张银行卡,不仅可持卡在联网医疗机构就诊过程中进行支付与结算,而且还可以实现银行卡所具备的存取、转账、消费和支付功能。
“根据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要求,今年居民健康卡在我市实现首发,明年在全市发放200万张,2015年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全覆盖,就诊‘一卡通’。”市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居民健康卡的应用,有利于医疗机构减少重复检查和就医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对转变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强大支撑
居民健康卡就是一种集诊疗和金融功能于一体的个人信息卡。
市卫生计生委负责人介绍,我市的卫生计生信息化和居民健康卡建设开始于2010年。目前,已建成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鹿泉、栾城2个县级区域信息平台,在市、县两级医院开展了数字化医院建设,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进行了改造。建立了83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和15万份电子病历,市级信息平台联接了2家省级医院、9家市级医院、17家县医院和15家民营医院。初步形成了以市级信息平台为核心,省市大型医院为龙头,县级信息平台和县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以及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了联网机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阅和市级医院病案管理电子化。
由于卫生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我市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为全国电子病历试点城市、全国妇女儿童保健服务信息化试点地区和全国居民健康卡试点城市,被国家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确定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
省卫生计生委:石家庄带了个好头
出席昨天居民健康卡启动仪式的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新建介绍了全省居民健康卡推广工作的整体部署:2014年,在石家庄率先启动的基础上,其他各市居民健康卡要实现顺利首发,发卡率达到30%以上;到2015年底,石家庄市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居民健康卡发卡率达到75%以上,初步实现省内跨机构、跨地区就医“一卡通”。
杨新建表示,作为全国第二批居民健康卡建设试点城市,为加快推广应用,石家庄市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对辖区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及新农合等应用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医疗资源数据库,有力地保障了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和应用。可以说,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多业务应用、多系统融合、多功能扩展方面,石家庄市走在了各设区市前面,也为全省卫生计生部门带了个好头。希望各地、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借鉴石家庄的做法,切实把人口健康信息化特别是居民健康卡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步伐,努力为早日实现居民健康卡发放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有了这张卡,以后到哪儿看病都方便了!”49岁的井陉县北正乡中乐村村民刘建英非常高兴。昨天上午,她和十几位农民一起在全市第一批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居民健康卡。
□本报记者 王丽强
明年免费发放200万张
昨天上午,作为全国居民健康卡试点城市,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居民健康卡发放工作,鹿泉、栾城、井陉三个县(市)成为首批居民健康卡发放试点地区,发放对象是试点地区新农合参合农民。目前,市属医疗机构及各县(市)区的发卡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中。
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这次发放的居民健康卡依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一标准建设,是联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以及国家、省、市、县4级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介质。它如同居民终身持有的健康身份证,不仅具有诊疗卡功能,而且可以跨医院、跨地区使用,居民持卡可在全市各联网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间通用,实现挂号、就诊、查询、缴费、健康管理等功能。居民健康卡同时也是一张银行卡,不仅可持卡在联网医疗机构就诊过程中进行支付与结算,而且还可以实现银行卡所具备的存取、转账、消费和支付功能。
“根据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要求,今年居民健康卡在我市实现首发,明年在全市发放200万张,2015年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全覆盖,就诊‘一卡通’。”市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居民健康卡的应用,有利于医疗机构减少重复检查和就医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对转变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强大支撑
居民健康卡就是一种集诊疗和金融功能于一体的个人信息卡。
市卫生计生委负责人介绍,我市的卫生计生信息化和居民健康卡建设开始于2010年。目前,已建成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鹿泉、栾城2个县级区域信息平台,在市、县两级医院开展了数字化医院建设,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进行了改造。建立了83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和15万份电子病历,市级信息平台联接了2家省级医院、9家市级医院、17家县医院和15家民营医院。初步形成了以市级信息平台为核心,省市大型医院为龙头,县级信息平台和县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以及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了联网机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阅和市级医院病案管理电子化。
由于卫生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我市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为全国电子病历试点城市、全国妇女儿童保健服务信息化试点地区和全国居民健康卡试点城市,被国家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确定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
省卫生计生委:石家庄带了个好头
出席昨天居民健康卡启动仪式的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新建介绍了全省居民健康卡推广工作的整体部署:2014年,在石家庄率先启动的基础上,其他各市居民健康卡要实现顺利首发,发卡率达到30%以上;到2015年底,石家庄市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居民健康卡发卡率达到75%以上,初步实现省内跨机构、跨地区就医“一卡通”。
杨新建表示,作为全国第二批居民健康卡建设试点城市,为加快推广应用,石家庄市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对辖区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及新农合等应用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医疗资源数据库,有力地保障了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和应用。可以说,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多业务应用、多系统融合、多功能扩展方面,石家庄市走在了各设区市前面,也为全省卫生计生部门带了个好头。希望各地、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借鉴石家庄的做法,切实把人口健康信息化特别是居民健康卡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步伐,努力为早日实现居民健康卡发放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上一条:
省会市民抬车救人义举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下一条:
河北:聚业纳人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