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河北考古三大发现或可提供早期人类活动新线索
日期:2014-01-16 浏览
今天上午,泥河湾考古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座谈会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洞沟遗址、照坡遗址的砾石面、中西古人类交流的重要证据石叶等三大重要发现,使泥河湾“东方人类故乡”的面貌逐渐清晰,“或可提供早期人类活动新线索”。

洞沟遗址:或提供超过200万年人类活动新线索

距今200万年的马圈沟遗址,是泥河湾目前最早的遗址,泥河湾还有没有比它年代更早的遗址呢?去年,考古人员在泥河湾发现的洞沟遗址可能是早于马圈沟遗址年代的新地点。“洞沟遗址所在地为七个连排开凿于泥河湾层的窑洞,去年考古人员在其中一个窑洞内发现两件人工打制石器。该地点与目前泥河湾盆地最古老的遗址——马圈沟遗址处于断层北部的同一断陷区。”中国旧石器考古专家、泥河湾考古研究院院长谢飞说,考古人员初步判断它的时代早于马圈沟现有文化层一层,一旦今年用古地磁年代测定后证实了此推测,将把泥河湾人类活动历史前推,可能超过200万年,为泥河湾地区寻找更早的人类活动提供新的线索。

照坡遗址砾石面:或为早期古人类有意识的建筑物

通过对省文物研究所和泥河湾考古研究院的合作项目——照坡遗址的发掘清理,初步判断照坡遗址处砾石面遍布整个遗址区,分布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这里发现的石器说明当时古人类曾经在照坡砾石面上活动,遗址时代则与小长梁遗址相当,推测距今约136万年左右。谢飞表示,像这么大面积的古人类活动区世界罕见。

针对照坡遗址砾石面的研究,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地质专家认为它是自然力量无法形成的,只能是人工的、或与人工有关;而考古专家认为其面积太大,时代早,古人类铺成的可能性不大。对此,谢飞认为,“如果是河水冲击形成的自然现象,应该不会这么均匀,所以推测应该是人为的,是人类有意识的建筑物,可能在此长期居住。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今年我们将继续在照坡寻找砾石面是否人为的新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