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用工荒"真的来了吗?——部分企业用工状况调查
来源:石家庄人才网 日期:2012-07-12 浏览
春节刚过,“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出现严重缺工现象。我省是否存在“用工荒”?“就业难”、“招工难”并存意味着什么?它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各地普现“招工难”,一线熟练工缺口最大

    “招熟练机工,待遇从优,介绍工人来厂有奖励”……2月25日下午,刚进容城县城,记者满眼看到的都是悬挂在路边、张贴在企业门口的各式各样的招工标语。

    在汇元西服总经理办公室,正在面试应聘者的总经理孙亚利愁眉不展:“正月初八我们就开始招工,到现在还缺100多人招不上,大把的订单攥在手里没人干。”

    新年伊始,省内各地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与去年同期截然不同的景象———“用工荒”已取代了“民工慌”。

    “春节前招不到,春节后也招不到,提高了工资还招不到!”2月22日正月初九,得知石家庄市劳动力市场举办节后首场招聘会,省会一家工具公司派专人前来招聘,但招聘登记表上屈指可数的几条信息让他很是无奈。

    记者在当日的招聘现场发现,商业、服务业纷纷打出“急聘”招牌,却鲜有问津;制造业一线操作岗位的缺工现象也较为严重,不少企业提薪20%招工,但效果却并不理想。

    2月23日至24日,我省举办餐饮业专场招聘会,参加招聘的酒店有55家,提供用工岗位2160个,但达成意向的仅有400人。“我们急需50名厨师和服务员,节后已经连续在两场招聘会上招兵买马,亮出了高薪、包吃包住、上‘五险一金’等待遇,但应聘者寥寥。”石家庄燕春花园酒店的谷志国对记者说。

    记者在容城、辛集等用工密集地采访时发现,去年下半年以来,纺织服装行业企稳回升。然而订单回升的同时,许多企业开始发愁招不到合适的工人,眼下“招工难”已经成为制约纺织服装企业扩大或恢复生产的主要瓶颈。“招工难”,“难”在哪里?记者调查发现,在制造业企业,突出表现为一线熟练工人紧缺。辛集一家制革企业负责人说,为招一个来了就能“上手”的熟练工,他们已开出两三千元以上的工资,还招不到人。“现在我省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出现‘招工难’或‘用工荒’,是结构性的供需失衡。”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处处长张兵表示,一方面有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现在,断言我省出现‘用工荒’还为时尚早。”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何春晖分析说,只是部分企业、部分领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招工难”。整体上,劳动力总量不会短缺,毕竟每年都有大量新生劳动力出现。另外,农民工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之后才外出就业,2、3、4月都将是农民工就业的高峰期。”

    农民工“用脚投票”,多重因素导致“招工难”

    “招工难”、“用工荒”的背后,折射出哪些问题?

    其一,经济回暖,订单回升。“出现‘招工难’,前提首先是市场好了,有订单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经济回升向好,我省企业生产状况明显改善,特别是一些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企业,订单增多,需要更多的用工。

    邢台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介绍,年前企业新扩建的服装厂一期竣工投产,同时纺织出口订单回升,用工缺口达300多人。公司从年前就开始着手到周边的威县、广宗、临城等劳务输出大县招工。通过上调工资、入家入户、反复做工作等不懈努力,到目前基本招募差不多了。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不少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订单骤减,不得不裁员或者停工放假。而2009年下半年至今,还是这些企业,在出口复苏、订单回升之际,开始主动向农民工抛出“橄榄枝”,薪酬待遇普遍提高,但令他们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 农民工不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了。

    农民工开始“用脚投票”,表达自身的意愿与诉求。

    其二,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做普工。“找份工作不难,但我不想做服务员、收银员或流水线上的普工啥的,学不到技术,没有什么发展前途。”2月25日上午,在元氏县举办的一场劳务洽谈会上,当地19岁的农民工张小凡挑选了20多家单位,也没有选择到中意的工作。“除了工资,我更关注养老、医疗等待遇,更关注生活品质、自由度、发展机会和尊严。”

这或许代表了不少“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声。

   其三,劳动者权益亟须提升。“我们是国企,不会拖欠工资。”“我们会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年后,在各地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用工企业为争夺工人,纷纷抛出种种“诱人”的待遇。“从另一个层面看,以前企业为农民工提供的保障比较少。”有关专家强调,工资待遇低、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是不少企业遭遇“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招工难”倒逼企业转型,“就业难”依然严峻

    一片喊“难”声中,有些企业用工却并不“难”。“老员工100%都回厂了。”2月24日下午,记者在保定巨力集团新能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这里都是国际最先进的进口设备,灵巧的机械手正忙着焊接,车间里只有很少的工人身着洁净的工作服在监控设备。

    巨力集团董事长助理赵丽颖介绍,新能源公司致力于生产国内领先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电池片等。作为新兴产业,用工需求更趋于技术化、专业化,他们建有科技人员及熟练工人储备库,不像劳动密集型企业那样用工缺口大。

    2月23日下午,记者走进高阳县的河北宏润新型面料公司,看到企业自2009年以来,购进了一批新的纺纱设备和检测设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办公室主任赵广顺说,“招工难”正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招工难”也正在倒逼企业改善员工待遇和工作环境。“单靠工资待遇一项吸引力已经不大了,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企业文化、发展空间等。”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公司人力资源部邵菊介绍,现在企业不仅设置了篮球场、足球场、阅览室、员工活动中心等休闲娱乐设施,还制定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注重员工的事业发展,帮助其制定职业规划,定期输送员工外出培训等。“‘招工难’不可忽视。但具体到我省,更严峻的问题依然是‘就业难’。”张兵认为,2010年,我省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将达到81万人,创近年来新高。目前,我省16至6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有2830万人,在本土和离乡务工的农民工有1242万人,还有约1300万人务农,在农村还有约300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对此,全省各地都在多措并举促进就业。2月25日,我省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春风行动”,为农民工送信息、送岗位、送培训,努力破解农民工“就业难”。张兵分析,“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现状说明,我们现在并不缺劳动力,缺的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并不缺就业岗位,缺的是能够提供优质工作环境的企业与经济结构。他认为,解决“两难”尤其需要我们从产业升级、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用工条件等多个方面坚持不懈地付诸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