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年石市职专生走俏 工资高过大学生
石家庄有的职专生入职待遇比大学毕业生还高;学汽修的小李说“手里有技术,越干越值钱”
699万!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给2013年打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标签。截至5月初,仅三成的就业率的确令今年的应届生就业形势显得十分沉重。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13北京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呈现了全国28个重点城市应届生就业的现状,从平均薪酬来看,石家庄平均月薪刚刚超过2000元,不足京沪的一半。然而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就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陷入“最难”的时候,石家庄的职专生却被提前一抢而光。来晚了的用人单位竟被学校告知:“没人了,明年早点吧。”这“一剩一抢”的对比,或许可以让学生、家长在选择入学方向时多一些思考。
中国的才市出现“三大错位”
针对众说纷纭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智联招聘近日发布了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全面分析2013年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到底难在了哪里。
报告认为,“招聘难”与“就业难”的局面愈演愈烈,原因在于中国的人才招聘市场出现了严重错位的局面。
错位一: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出现整体性错位。目前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型”结构错位,即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供不应求,但人才市场供给上显然大学生和普通白领出现“假象过剩”。
错位二:大学生偏爱“皇粮”,民企难受青睐。从数据上来看,民营企业整体招聘量较大,然而,这类小企业由于不够知名而很难引起应届生的兴趣,加之大学生缺乏实践以及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导致他们不敢尝试和顾虑重重。
总体分析来看,专业对口要求高的岗位为财务、银行、IT/技术,这说明财务、银行和IT/技术的相关专业供需出现饱和。人力资源、采购贸易、行政对专业对口要求较低,但因为比较受大学生欢迎,导致这些岗位的竞争也比较激烈。
销售类岗位需求较大,但职位竞争指数相对较低,说明大学生对销售类岗位兴趣较低。因此,“就业难”在一方面可以解释为“择业难”。
错位三: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错位。中国式的“应届生”在毕业前和独立、生存乃至职场、工作接触得非常有限,因为对就业环境以及职业规划不明了,使得他们准备投递简历时,发现期望值和现实存在巨大的落差,这也导致应届毕业生最终的签约率低、毁约率高。
本次调查选择了10位大学毕业生、10位职专毕业生。记者调查发现,与大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专、技校生的受热捧。不少职专、技校类的学生早早被抢光,而他们的待遇比很多本科及大专毕业生还高。
一所职专的学生早早被抢光了
受访者:张老师
职业:石家庄市某职业中专学校教师
我们是一所职业专科学校,学校4月份举办了三场招聘会,各专业的学生就都被“抢完了”。后来还陆续有企业来要人,我们的答复是“没人了,明年早点来吧”。
我们的专业有汽修、旅游服务、航空、美术设计等等,都比较实用,就业时企业也愿意要。比如汽修专业的学生,很多人都进了4S店,从学徒干起,学生们对自己的定位找得也很准,都想学点真本事,所以都很用心,也吃得了苦。前几届的毕业生已经有不少成了骨干了,提经理的也不是没有。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不少成了大酒店的领班,只要自己努力,职专毕业的学生一样有机会。
薪酬方面,各专业待遇不太一样,大多数在实习期里薪酬都在1500元以上,转正会在2000元左右。旅游服务专业的薪酬就更高,实习时就2000元起了,还包吃住。
职专生早早被“挖走”
大专毕业的老乡发传单
受访者:小吴
从事工作:手机销售
我们是三年学制,两年学校学习,第三年就要实习就业。去年职专二年级快结束时被一家通讯公司招去做了销售。由于学的相关专业,所以入门非常快。入职时定的基本工资是1800元,经过一年的实习,现在已经能挣到3000多元了。今年算是我正式的毕业季,已经成了这家公司的“老人”了。前几天,还有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来“挖”我呢,给了更好的待遇。看来我也算“人才”了。我正在比较这两家公司的待遇及发展空间,我想干一段时间,有了积累,自己也可以开家手机专卖店,自己给自己当老板。
而我的一个老乡,我上职专时,他上了大专。当年他上大学可比我这上职专的风光多了。今年他大专毕业,找工作特难。应聘了好多家,最后好不容易被一家广告公司录用了。在大街上发传单搞社会调查。风吹日晒不说,挣的钱也很少。
职专生想得很明白:
“手里有技术越干越值钱”
受访者:小李
从事工作:汽修
去年4S店到我们学校招人时来这儿工作的,现在已经实习满一年了,马上就该签正式合同了。我当时一来实习,就想找个技术好的师傅,好好学技术。一开始我从打杂的小工做起,慢慢地,师傅就把一些简单的活儿交给我做了,现在我已经摸到不少门道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当然,我的技术还跟师傅差得远呢,我想用三年到五年时间,学成像师傅那样好的技术。平时,经常有一些修理厂遇到处理不好的问题,就请我师傅过去帮忙,我想自己以后也成为这方面的能手。我们这一行,手里有技术,越干越值钱。
职专生先当服务员
表现突出也能成为经理
受访者:小王
从事工作:酒店领班
现在酒店特别缺人,所以像我们这样算是学旅游管理这一专业的,一般都进了星级酒店或是高档酒楼。我工作了有一年多吧,由于表现突出被提成领班了。收入还可以,基本工资加提成、奖金一个月有3000多吧。
我认为在哪里工作都有机遇,我现在正通过成人高考学习酒店管理本科知识,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成为部门经理。
大学生更爱管理岗位
职专生不怕从底层做起
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学生择业更加青睐管理岗位,尤其是文科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听上去好听的“网络编辑”、“文案策划”等职位。
而职专技校生则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大多不介意从最基层做起。
大学生更看重发展空间
职专生更重眼前实际
调查显示,在职业选择上,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更加注重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成长空间,薪酬要求还在其次,所以他们更看重公司的规模、知名度等。在“您就业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80%受访者选择有发展前途,符合个人兴趣爱好选择率也不低,占到近50%。大部分大学生对薪酬要求比较客观,对于2000元左右的月薪,65%的毕业生表示可以接受。
而职专生更实际,他们注重的是拥有技术和用自身技能提高收入。(
699万!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给2013年打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标签。截至5月初,仅三成的就业率的确令今年的应届生就业形势显得十分沉重。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13北京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呈现了全国28个重点城市应届生就业的现状,从平均薪酬来看,石家庄平均月薪刚刚超过2000元,不足京沪的一半。然而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就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陷入“最难”的时候,石家庄的职专生却被提前一抢而光。来晚了的用人单位竟被学校告知:“没人了,明年早点吧。”这“一剩一抢”的对比,或许可以让学生、家长在选择入学方向时多一些思考。
中国的才市出现“三大错位”
针对众说纷纭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智联招聘近日发布了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全面分析2013年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到底难在了哪里。
报告认为,“招聘难”与“就业难”的局面愈演愈烈,原因在于中国的人才招聘市场出现了严重错位的局面。
错位一: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出现整体性错位。目前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型”结构错位,即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供不应求,但人才市场供给上显然大学生和普通白领出现“假象过剩”。
错位二:大学生偏爱“皇粮”,民企难受青睐。从数据上来看,民营企业整体招聘量较大,然而,这类小企业由于不够知名而很难引起应届生的兴趣,加之大学生缺乏实践以及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导致他们不敢尝试和顾虑重重。
总体分析来看,专业对口要求高的岗位为财务、银行、IT/技术,这说明财务、银行和IT/技术的相关专业供需出现饱和。人力资源、采购贸易、行政对专业对口要求较低,但因为比较受大学生欢迎,导致这些岗位的竞争也比较激烈。
销售类岗位需求较大,但职位竞争指数相对较低,说明大学生对销售类岗位兴趣较低。因此,“就业难”在一方面可以解释为“择业难”。
错位三: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错位。中国式的“应届生”在毕业前和独立、生存乃至职场、工作接触得非常有限,因为对就业环境以及职业规划不明了,使得他们准备投递简历时,发现期望值和现实存在巨大的落差,这也导致应届毕业生最终的签约率低、毁约率高。
本次调查选择了10位大学毕业生、10位职专毕业生。记者调查发现,与大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专、技校生的受热捧。不少职专、技校类的学生早早被抢光,而他们的待遇比很多本科及大专毕业生还高。
一所职专的学生早早被抢光了
受访者:张老师
职业:石家庄市某职业中专学校教师
我们是一所职业专科学校,学校4月份举办了三场招聘会,各专业的学生就都被“抢完了”。后来还陆续有企业来要人,我们的答复是“没人了,明年早点来吧”。
我们的专业有汽修、旅游服务、航空、美术设计等等,都比较实用,就业时企业也愿意要。比如汽修专业的学生,很多人都进了4S店,从学徒干起,学生们对自己的定位找得也很准,都想学点真本事,所以都很用心,也吃得了苦。前几届的毕业生已经有不少成了骨干了,提经理的也不是没有。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不少成了大酒店的领班,只要自己努力,职专毕业的学生一样有机会。
薪酬方面,各专业待遇不太一样,大多数在实习期里薪酬都在1500元以上,转正会在2000元左右。旅游服务专业的薪酬就更高,实习时就2000元起了,还包吃住。
职专生早早被“挖走”
大专毕业的老乡发传单
受访者:小吴
从事工作:手机销售
我们是三年学制,两年学校学习,第三年就要实习就业。去年职专二年级快结束时被一家通讯公司招去做了销售。由于学的相关专业,所以入门非常快。入职时定的基本工资是1800元,经过一年的实习,现在已经能挣到3000多元了。今年算是我正式的毕业季,已经成了这家公司的“老人”了。前几天,还有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来“挖”我呢,给了更好的待遇。看来我也算“人才”了。我正在比较这两家公司的待遇及发展空间,我想干一段时间,有了积累,自己也可以开家手机专卖店,自己给自己当老板。
而我的一个老乡,我上职专时,他上了大专。当年他上大学可比我这上职专的风光多了。今年他大专毕业,找工作特难。应聘了好多家,最后好不容易被一家广告公司录用了。在大街上发传单搞社会调查。风吹日晒不说,挣的钱也很少。
职专生想得很明白:
“手里有技术越干越值钱”
受访者:小李
从事工作:汽修
去年4S店到我们学校招人时来这儿工作的,现在已经实习满一年了,马上就该签正式合同了。我当时一来实习,就想找个技术好的师傅,好好学技术。一开始我从打杂的小工做起,慢慢地,师傅就把一些简单的活儿交给我做了,现在我已经摸到不少门道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当然,我的技术还跟师傅差得远呢,我想用三年到五年时间,学成像师傅那样好的技术。平时,经常有一些修理厂遇到处理不好的问题,就请我师傅过去帮忙,我想自己以后也成为这方面的能手。我们这一行,手里有技术,越干越值钱。
职专生先当服务员
表现突出也能成为经理
受访者:小王
从事工作:酒店领班
现在酒店特别缺人,所以像我们这样算是学旅游管理这一专业的,一般都进了星级酒店或是高档酒楼。我工作了有一年多吧,由于表现突出被提成领班了。收入还可以,基本工资加提成、奖金一个月有3000多吧。
我认为在哪里工作都有机遇,我现在正通过成人高考学习酒店管理本科知识,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成为部门经理。
大学生更爱管理岗位
职专生不怕从底层做起
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学生择业更加青睐管理岗位,尤其是文科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听上去好听的“网络编辑”、“文案策划”等职位。
而职专技校生则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大多不介意从最基层做起。
大学生更看重发展空间
职专生更重眼前实际
调查显示,在职业选择上,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更加注重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成长空间,薪酬要求还在其次,所以他们更看重公司的规模、知名度等。在“您就业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80%受访者选择有发展前途,符合个人兴趣爱好选择率也不低,占到近50%。大部分大学生对薪酬要求比较客观,对于2000元左右的月薪,65%的毕业生表示可以接受。
而职专生更实际,他们注重的是拥有技术和用自身技能提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