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河北正定:让古城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日期:2014-01-23 浏览
斑驳的城墙、古朴的建筑、长满青苔的青砖,徜徉于古城之中,人们总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乡愁”。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是传统艺术的宝库,更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然而如今,有些地方对古城的过度商业开发近乎病态,大拆大建、拆古建新的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古城的消亡速度,令人心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留住古城的文化之“根”,还需细心规划、严格贯彻。在这方面,正定人有自己的心得。近日,记者走进正定,探索古城保护的秘方。

——编 者

不久前,一场大火将历史悠久的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烧得伤痕累累,也引起人们对于古城保护的反思。2013年年底,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在正定联合召开古城保护现场会,宣传推广正定古城保护经验,并发布了《古城保护正定宣言》。

正定位于石家庄市北部,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数量在全国县级城市中位居第二。在正定,古城的文化保护工作从未间断。

城与人

依靠民众力量维护古城风貌,让古城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一句充满深情的“记得住乡愁”,让无数人唏嘘动容。方圆6.6平方公里的正定古城,不仅延续着这里千年的历史文脉,更承载着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的记忆。

73岁的张老,每天清晨都会从城门走过,摸摸青石砖,如同在和历史对话。这是他几十年的习惯。

“高大的阳和楼在解放前夕被夷为平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20多里城墙陆续被毁,唐城墙断了,明代独有的月城和瓮城消失了……现在想想真是可惜。”张老回忆道。

提起正定,游客中心的导游武静流露出自豪。“生在正定,长在正定,每天让更多的人了解正定,古城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正定一直很注重古城文化的保护。”正定县文保所所长王素辉说:“从上世纪90年代起,文保所先后实施了广惠寺华塔落架重修、开元寺须弥塔维护等多项文物修缮工程。1999年完成了隆兴寺大悲阁落架重修工程;2000年修复了南城门、城门楼及其两侧各50米的城墙;2003年,对北城门进行了抢险加固,再现了北城门历史风貌。今年,还有十几项文保工程正在进行中。”

他介绍,听说最近要修复古城墙,居住在古城的老百姓们都活跃了起来,家里藏有城砖的群众纷纷主动把城砖捐献出来用于复建,目前已收集到城砖千余块。

石家庄文史学者栗永认为,古城里的人们本身就是活生生的风情文化,是古城最好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