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刀真枪干一场,尽快扭转省会大气质量在全国排名落后的局面。”1月15日下午,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在参加石家庄市政协经济组讨论时的一席话给出了省会“治霾”的总基调。
石家庄市《政府工作报告》则为这番话作出更详细注解:“力争年内在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退出后五名,确保PM2.5浓度下降6%,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
此外,在今年石家庄市两会上,该市首次就大气污染防治情况提交专门报告。新年伊始,一场大气治污攻坚战在省会全面打响。
启动三环内所有排污企业搬迁工作
压煤、抑尘、控车、迁企、减排、增绿……在石家庄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主线中,将治理的着力点都放在了节能减排上。
“我市能源结构中煤炭占85%,而且煤炭消耗从2002年以来一直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热电、钢铁和建材等行业,都是耗煤大户,每年数千万吨的燃煤使用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并排放大量污染物。”石家庄市环保局副局长梁国发告诉记者,大力压减煤炭消耗,是省会大气治污的当务之急。
压煤,是石家庄市代表委员们的共识,也作为一项非抓不可的工作写进了该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继续禁止新上涉煤项目,加大减量替代工作力度,确保全年削减煤炭400万吨。
对此,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企业应改进生产技术、除尘设备,或者改用新能源生产,尽最大努力减少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
“治污首先要治污染物的排放。对于污染企业要有铁腕政策,该改的改、该迁的迁。”石家庄市政协委员、石家庄环祥环境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建平认为,改善石家庄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要加大市区污染企业的搬迁力度,应出台使这些企业“搬得起、搬得动、搬得活”的扶持优惠政策,并落到实处,对污染企业要制定搬迁进度表,倒排日期,定期考核,限期搬迁,并在每个环节予以监督。

